《詞話》中多次出現“吃緊處” 一語,所謂“吃緊處”,是指詞中最關鍵的地方。究竟先生心目中以何者為“吃緊處”? 大概有三個方面:
《詞話》云:“余填詞只于一譜吃緊處,必依其聲?!?“必依其聲”,并不是指一般的平聲與仄聲,而是指平、上、去、入這四聲。某些詞調中的“吃緊處”,填詞時須辨五音,分陰陽有些字眼還要辨明上聲去聲,如《齊天樂》、《玲瓏四犯》、《三姝媚》、《瑞鶴仙》等詞,末二字為仄聲,則必用去上,音調上更得有馀不盡之致。某些詞調中的“吃緊處”,該用入聲字,不用上去,如《憶舊游》詞,末句七言,第四字宜用入聲。
《詞話》云:“守律應注意于拗句。凡拗句中之字,必為吃緊之處?!鞭志?,就應該嚴守,不應妄為改易,否則會失去調中之特色?!比?span style='color: #001754;'>《唐多令》兩片第二句、《菩薩蠻》兩片末句作“平平平仄平”,有些拗調拗句更要講究平聲分陰、陽。如《壽樓春》首句作“平平平平平”,史達祖詞“裁春衫尋芳”, “裁”、“尋”二字陽平,“春”、“衫”、“芳”三字陰平,讀來有高低抑揚之致,至“猶逢韋郎”四字俱用陽平,音節顯見低沉;先生詞首句“聽哀鵑啼殘”,為“陰陰陰陽陽”。余遵先生命和史作“摧瑤臺嬌芳”,為“陰陽陽陰陰”,均陰陽相間。
領字是詞中吃緊之處,為詞作特有。一添領字則驟見跌宕,可帶導下文轉入另一意境,或作加深,或作推遠。《詞話》中對各詞調之領字亦詳加辨析。如謂“《定風波》之二字短句,為此調最吃緊之處,負擔著承上轉下之作用”。虛字常常處于吃緊處,有脈絡關注、承接提轉之作用。又謂“《八聲甘州》一調最要緊處為兩三字逗,作時需跌宕。詞中之騰翻跳躍,轉折跌宕,皆賴虛字表達”,是以“清季四家力煉虛字”,陳洵亦“善用虛字表神”。
《詞話》云:“詞調每有其吃緊之處,務須力求精警,千萬不可輕輕放過,否則便平淡無味?!?“一首詞未必每句每字均著精警,但于吃緊之處,便須集中精力,鍛煉至警策動人??扇∏叭送{作品多首細心勘對?!辈⑴e出柳永《雨霖鈴》詞為例,全詞寫來渾成,至“今宵酒醒何處,楊柳岸、曉風殘月”,則頓覺精警。又如蘇軾《水龍吟·次韻章質夫楊花詞》,一路平平,至“春色三分,二分塵土,一分流水”,則全篇振起。
除上述各目外,先生在《詞話》、信札及講課中,議論作詞之法,尚多精要之處。
《詞話》中對某些詞調的具體作法作了極為精到的分析。如謂:“《祝英臺近》句語長短錯落,必須直行之以氣,并用重筆,貫注回蕩,始稱佳構。試讀前人名作,莫不如此。如氣勢稍弱,則易破碎。稼軒‘寶釵分’ 一詞,六百年間,無人嗣響,至強村‘掩峰屏’始堪抗手也?!庇衷疲骸白麟U調、拗句、險韻,須出語平順;作熟調、律句、寬韻,須出語曲折。此為填詞大法?!辈⑴e《隔浦蓮近》一調為例:“一、全詞十五句, 無一平聲句(即句末之字皆仄聲,無平聲),故無抑揚之致,語多啞而欠響;二、拗句多,音調不流暢,第四韻及第十韻二句,尤難作;三、有三字句、二字句、六字弓腰句,句短而又須葉韻,如此險調,殊不易填,能合律而又文從字順,已屬難能,倘語出自然,則更屬老到矣?!毕壬谡n,嘗舉《繞佛閣》詞為例,謂此為極險、極拗、極僻之調,填詞者務必少用典, 少用密麗辭藻,力求流暢自然。又以《壽樓春》為例,謂此亦拗調,用平聲甚多,務須陰陽協調,音節諧暢,又謂作《金縷 曲》詞,求生、求新、求澀、求硬、求拙,則是填此類“熟調”之奧要。無論險調、熟調,均擇出若干命弟子按要求試作,并細致批改。
《詞話》云:“(蕙風)小令而能巧用虛詞,以虛間密,細味之,可悟填詞之法?!庇锰撟?,當從古文義法中悟得。先生講課時又舉陳與義《放傭》詩“暖日薰楊柳,濃春醉海棠。放傭真有味,應俗苦相妨”為例,謂前兩句密,后兩句虛,亦可參照領會。
《詞話》云:“大家為詞,既善寫景,又能做境。寫景乃就目中所見而描之,做境乃就心中所念而構之。往往每一念至,境隨心生,能寫吾心,即為好詞也。如何能形象之?則必有待于做境,藉物態表達而出,使人細讀之,沉思之,如能洞見吾心?!闭摗白鼍场敝?,亦為填詞大法。時流每以“真情實境” 四字衡文,真境每在詞人心中,語必“實境”,必成呆相,則無詞心矣。從“做境”中能得“真境”,斯為至要。
(本文節選自《朱庸齋集·序》)